Manhã de Carnaval 嘉年華的早晨
狂欢节并非巴西的发明,也并不是仅在巴西才庆祝这个节日。狂欢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那是一个感谢繁衍之神和丰收之神的庆典。今天的狂欢节则与基督教有密切的联系。
公元604年,教皇格里高利一世将复活节前的40天(含主日则为46天)规定为大斋期(也称四旬节),在此期间禁止信徒们食肉,行房和进行一切娱乐活动,以补偿自己的罪恶,更加虔心向主,同时也为庆祝耶稣基督的死而复生做准备。天主教规定每年春分月圆之后的第一个星期日为复活节,通常在3月22日至4月25日期间,这样大斋期的首日——圣灰星期三则落在2月4日至3月10日之间,与农历春节差不多在同一时段。在圣灰星期三到来之前,人们往往大吃大喝、纵情欢乐,因此圣灰星期三的前一天被称为“谢肉节”,这也就是今天“狂欢节”的起源。
世界上多个国家都庆祝狂欢节,为人熟知的威尼斯面具就是狂欢节庆典的一种形式,节日期间“狂欢骑士”大战“斋戒女神”的戏码在城中各处上演。这一传统很快在欧洲流行起来,节日的服装越来越精致,庆祝活动也越来越贵族化,据称法国国王路易十四就曾在宫廷中亲自主办狂欢节舞会。
今天为人所熟悉的以盛装巡游为主要形式的狂欢节庆祝活动则起源于19世纪的法国,具体的说是在1830年,当时巴黎的权贵们迅速地发现了狂欢节庆祝活动所带来的乐趣和经济收益,开始举办一些化装舞会,并出现了一些各社会阶层混合的迹象。而这种大众娱乐的形式后来传到巴西,在那里发扬光大,直到今天里约热内卢仍保持着参与狂欢节人数最多的吉尼斯世界纪录。而一年一度在桑巴大道举行的花车巡游表演则是狂欢节最精彩的部分,成了里约热内卢乃至整个巴西的旅游名片。
最早的巴西狂欢节庆祝活动没有华丽的服装,也没有花车巡游,而只是一种粗俗、野蛮的街头胡打乱闹,人们相互投掷水、面粉、鸡蛋甚至是沙袋,结果是乌烟瘴气、一团混乱。为了改良社会风化,1840年时里约热内卢的上流社会仿效巴黎的传统举行了第一次“狂欢节舞会”,1855年第一个成规模的狂欢节俱乐部成立,但此时的庆祝活动仍带有浓重的欧洲气息。1907年在里约热内卢出现了第一支花车游行队伍,1929年桑巴学校初具雏形,1932年起正式开始了桑巴学校花车巡游评比,并逐步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比赛规则。
1934年首次出现了真人扮演的“莫莫王”形象,这也是对古罗马传统的继承与发扬,狂欢节期间市长将城市管理权象征性地交给“莫莫王”,由他带领市民和游客在各项狂欢活动中载歌载舞、尽情享受。首位“莫莫王”一当就是15年,直到其1948年去世才卸任。由于身形庞大、憨态可掬的“莫莫王”形象受到大家的爱戴,狂欢节团体和记者开始共同选举“莫莫王”扮演者,1968年里约州还为此制订了专门的法律。时至今日,每年狂欢节之前数月就会启动“莫莫王”海选,亲和力强、舞技出众、体重至少120公斤是对“莫莫王”的基本要求,他也与花车巡游、桑巴舞曲、全民参与等特色一道将巴西的狂欢节与其他国家区别开来,将快乐的热潮带向世界。
巴西|里约热内卢的桑巴巡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