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8月28日周五,巴西统计局官方数据显示,巴西二季度GDP环比萎缩1.9%,创下逾6年来最严重下滑。截至目前,雷亚尔对美元自去年6月以来已缩水近60%,沦为新兴市场经济体表现最差货币;基准股指从今年5月5日的高点至今已经下滑了18%。
经济萎缩,巴西总统迪马尔·罗塞夫的日子也不好过。自2014年以来巴西石油的腐败案就闹得沸沸扬扬,2015年2月,该公司总裁及高管层更是在重压之下宣布集体辞职。而罗塞夫本人就曾在2003年到2010年期间担任巴西石油公司董事长,这更给外界留下了巨大的想象空间。伴随着对腐败的不满之声和经济衰退的切肤之痛,数月来巴西多地已爆发多起要求弹劾总统罗塞夫的示威游行。目前,这位女总统的民调支持率仅剩下8%——成了巴西自上世纪80年代结束军人独裁统治时代以来最不受民众欢迎的总统。
巴西经济史:出口商品你方唱罢我登场
事实上,“巴西经济不景气已经是很多年的事情了。短期最重要的原因,是全球资源、能源价格大幅下挫,还有农产品(000061,股吧)的下挫,这对资源依赖性的国家都是致命的打击。”国家发改委对外经济所国际合作室主任、张建平研究员对第一财经客户端记者表示。
2000年代,得益于中国工业化的蓬勃需求,铁矿石、大豆等大宗商品的超级周期曾为巴西经济注入长达10多年的强心针。而如今,随着中国经济走入“新常态”,熊市早已悄然降临。根据全球各大商品交易所的数据,截至2015年8月28日收盘,DCE铁矿期货价格从2014年最高价912人民币元/吨跌至382人民币/吨;CBOT大豆期货价格从2014年最高价1536美分/蒲式耳跌至885美分/蒲式耳;ICE咖啡期货从2014年最高价225.5美分/磅跌至124.05美分/磅,ICE糖期货从2014年最高价18.81美分/磅跌至10.93美分/磅。天轮投资研究院研究员臧正对记者表示:“产业周期与美元周期的叠加影响导致了本轮大宗商品价格的集体下挫。目前,世界宏观经济不确定性依然很强,以原油为代表的大宗商品仍然在艰难寻底。”
“作为拉美国家中典型的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巴西经济的衰退在我的意料之中。”张建平表示。“多年来,巴西经济并没有完全摆脱对资源、能源和大宗农产品的依赖。自身在高新技术、高附加值的制造业方面,新的增长点挖掘是不够的。”诚然,纵观巴西经济史,商品出口行情带来的繁荣与萧条几乎贯穿了这个国家的经济发展,自1500年葡萄牙航海家佩德罗·卡布拉尔抵达巴西起,甘蔗、黄金、咖啡、石油、铁矿石、大豆、牛肉等大宗商品都曾轮番驱动这一“未来之国”出口增长,而至今巴西似乎仍未走出经济与商品共荣共损的怪圈。
大宗商品牛市掩盖经济结构性问题
但大宗商品牛市带来的“麻痹效果”远不止于此。由于大量商品出口带来的货币升值压力,从2010年到2012年,雷亚尔的升值幅度接近40%;从2003年到2011年,巴西的进口渗透率(国内消费品中进口产品占比)从大约10%提高到了20%。同时,2000年代前十年繁荣的经济形势也消磨了巴西进行结构性投资和改革的动力——包括对基础设施、研发、教育的增加投资,以及税收和养老金系统的改革。
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2014年巴西全国硬化的路面比例仅有13%,对于大约60%的货运和45%的客运都需要通过国家高速公路网络进行运输的巴西而言,塞车拥堵时有发生,不仅严重阻碍了该国的物流效率,商品的交货时间乃至交货质量往往也难以得到保障。
在经济向好的时期里,与劳动生产率不匹配的收入增长也助长了巴西劳动力市场的泡沫。2006年巴西工人的平均收入几乎与墨西哥相同,但是到了2012年二季度,巴西劳动力成本已经超过墨西哥80%。巴西对小学、初中等教育系统较低的投资阻碍了劳动生产率的增长,作为长期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人力资本投入的缺乏显然不是正面的因素。
同时,尽管身为“金砖之国”,在世界银行营商环境指数中,巴西的全球排名却仅有120名。
最受诟病的一点就是以其复杂性“闻名”的税收制度。在这个号称“万万税”的国家,名目繁多的税收增加了内外资企业的经营难度和成本,也是各类企业的一大负担。
深藏的结构性问题加之大宗商品价格走低、美联储加息预期等短期因素,即便罗塞夫政府从2014年12月起就开始采取财政货币双紧缩政策,甚至巴西央行年内连续6次加息将基准利率调升至14.25%,也未能挽留一泻千里的汇率和通胀水平。据官方预测,2015年全年通胀率为8.26%,而私营部门的预估则高达9.25%,创11年新高。雷亚尔贬值的速度更是让分析师咂舌。《并购的力量:移动互联时代的资本选择》作者杨海鼎对记者指出:“巴西对资本外流不加限制,所以美元升值加息,对以美国投资者在海外的投资是一个很大的压力,都会考虑撤回到美国本土。”
消费预期骤降殃及各行各业
巴西经济的衰退已经影响到了各行各业,许多外资企业已在另谋出路。长期在巴西经营物流业的CIL物流公司CEO方明对记者表示:“在整个亚马逊州玛瑙斯自由区里的500强知名品牌企业中,工厂规模和产量都急剧萎缩。比如可口可乐、飞利浦、三星、雅马哈、本田、传统的奢侈品,耐用消费品的生产企业,都在大面积关停。亚马逊州以及玛瑙斯政府都开始积极转型,比如确定将LED和太阳能产品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民众对经济的悲观预期也抑制了消费的需求。“巴西人群根据美元收入划分为A、B、C、D四大阶层。”方明表示,“恰恰是C阶层向B阶层的进化,才会产生大量耐用商品的消费,比如购房、装潢、电器的升级换代、汽车的购买等等。”而今,这一阶层流动正因为经济衰退产生停滞甚至倒退,整体消费意愿急剧下降。
在方明看来,这一点在汽车业表现得尤为明显。“汽车的产量和销量连续3年基本以每年20%的速度递减。在巴西经营多年的菲亚特、通用、大众,都采取了员工放假、裁员等等措施,因为整体消费是靠信贷来进行支持的,整个信贷规模收缩,加之对未来的预期,消费能力就会下降。”方明表示。
奇瑞巴西公司销售总经理卢建康也向记者证实:“确实,2015年汽车行业销量相比2014年有较大的下滑,1-7月整个汽车市场销量下滑20%,大部分汽车企业都处于消耗往年过量库存,或者半停工的状态。”
正视巴西经济周期,低谷或为投资机会
不过,巴西经济是否真的从此“万劫不复”?在深耕巴西市场的中国企业家看来,巴西经济的衰退只是正常的周期性波动。
奇瑞巴西公司销售总经理卢建康向记者指出:“经济波动在巴西是很正常的,汽车行业的波动也是。甚至可以说巴西汽车行业的波动从来就没有停止过,基本是亏几年,盈3年。”不过,“就整个汽车市场的基本面而言,我们认为依然存在巨大的市场潜力,只是近两年的经济波动导致了比较差的状况而已。”
CIL物流公司CEO方明也对巴西经济的未来表达了正面的预期。“我觉得短期1-2年内,巴西将经历一个漫长的经济恢复过程,需要提振出口,重铸国内消费信心,这要看当地政府有没有能力进行协调,采取措施促进经济发展。但巴西毕竟是一个资源型大国,同时人口众多,历来也不并是非常开放的国家,所以如果在封闭环境内,自给自足也好,从民众自发的刚性需求也好,相比于其他国家,巴西的资源结构仍然具有优势。”
在方明看来,巴西经济的周期性波动实属正常,或许现在的经济波谷正是中企进入的时机。“巴西数年一个周期,经济从波峰到波谷震荡的频率比较频繁。所以我觉得这样的波动更能完善他们的投资理念,提高抵御外围经济影响的手段。”“最近2-3年,可以明显感到除了国字头的大型企业,中资企业在其他产业的进入速度明显放缓。但在现在的低谷时期,结合汇率、巴西当地企业的生存状况、资金情况来看,对于中资企业反倒是比较好的逐步进入的时机。”
中国(巴西)投资开发贸易中心投资部经理卢山鸣也对记者表示:“从投资角度看,相信中国资本的流入不会减少反而会增长。
一是巴西正借此衰退谋求调整经济结构,需要资本支持,而中国资本有意加入;二是巴西国内力度在加大,中国与巴西在基础设施等大型项目(如奥运建设、两洋铁路等)合作正在进一步深化,会加速推进项目进程。
此文转载自:和讯 |
1、 凡本站注明“文章类型:转载”、“文章类型:编译”、“文章类型:摘编”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
2、 本网转载其他来源的文章除为丰富网站信息之外,也有宣传撰稿人本人,传播其观点及思想之意。我们尽可能地注明来源和作者。但是,因为网络信息传播的特殊性,无法事先与每个作者联系,有些转载作品可能因故无法确证原作者而暂未标明来源的,并非故意侵犯原作者版权。如果你认为本网转载的内容涉及侵权,请于作品在本网发表之日起15日内与我们联系。
|